(本网讯:洪丽)近日,学报编辑部组织学习了校党委书记陈小林发表在《学习时报》的文章《地方高校要在服务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善作为》,文章指出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,应在培养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急需人才、助推地方科技创新人才集聚、培养地方青年创业人才、推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善作为。学报编辑部全体成员,深入探讨如何结合学报工作,为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。

把握时代脉搏,明确学报定位
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,地方高校是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和高层次人才的集中地。学报作为学校的学术窗口,应紧跟时代步伐,明确自身在服务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定位。需进一步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相关研究的关注和支持,鼓励校内教师及科研人员围绕地方产业升级、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研究,并通过学报平台发表高质量的学术成果,为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。
优化栏目设置,聚焦地方产业
地方高校要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,使学科布局与区域产业布局相适应。学报也将以此为导向,优化栏目设置。在保持现有特色栏目如 “景德镇与陶瓷文化” 的基础上,目前在讨论学报是否增设与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的栏目,如 “数字经济与产业升级”“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” 等,通过这些栏目,集中展示学校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研究成果,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,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。
加强产学研合作,促进成果转化
地方高校应成为所在地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中心。学报编辑部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加强与学校科研部门、企业的联系与合作。及时了解学校科研成果的产出情况,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,支持地方建设。
培养创新人才,服务地方发展
地方高校有责任成为区域产业升级急需人才的培养地。学报将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,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。通过发表相关研究论文、发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成果相关论文等方式,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,培养创新能力。同时,学报非常注重学生群体的成长和培养,毕业生论文的专栏,展示青年学生的学术风采和专业成果,为地方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,为地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学报编辑部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,深入学习文章精神,在不断提升学报的质量和影响力的同时,在服务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